近期流感高发,很多人由于作息、饮食不规律导致抵抗力下降“打败仗”。然而,家住佛山的王先生的“流感”却一直治不好在线配资平台网址,没想到“祸根”居然来自这种可爱又温顺的动物!
揪出高热不退“真凶”
病因竟藏在家养的鸽子身上
52岁的王先生(化名)持续高热伴剧烈头痛、干咳已经7天了,而且伴有畏寒、寒战及四肢肌肉酸痛及呼吸困难。一向身体素质还不错的他以为是“流感”,然而吃了药症状还没有缓解。这两天咳出的痰液还带有血丝,这让他感到非常害怕。于是,他赶紧去医院就诊。CT检查结果提示左肺下叶炎症并左侧胸腔少量积液;登革热病毒、肺炎支原体、呼吸道合胞病毒、腺病毒、柯萨奇病毒均为阴性,外院予莫西沙星、奥司他韦抗感染治疗,病情依旧无明显好转。
反复高热不见好,常规治疗无效,王先生慕名来到了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(下简称:广医二院)感染病科。罗润齐主任追问王先生有关病史,便发现了一条重要线索:王先生家中饲养鸽子,且近期有1只鸽子死亡,清理时未做防护。为了精准锁定病原,医生立刻送检肺泡灌洗液、血液及脑脊液行宏基因组测序(mNGS),肺泡灌洗液及血液,结果显示:检出鹦鹉热衣原体特异性序列,确诊鹦鹉热肺炎,而非“流感”!
逆转危情
鹦鹉热肺炎及早诊断是关键!
罗润齐主任立即调整用药为四环素类抗生素静脉滴注,效果“立竿见影”,王先生的体温24小时内降至正常。病情平稳出院后,王先生改为口服四环素类抗生素,2周后肺部病灶已吸收,彻底康复。
“鹦鹉热衣原体。这种人畜共患病极易漏诊,重症死亡率可达15%~20%!鸟类爱好者尤其要警惕!”罗润齐指出,鹦鹉热衣原体 (Cps)感染者的临床表现以呼吸系统症状为主,典型症状包括高热、畏寒、咳嗽、食欲缺乏、乏力、头痛、肌肉酸痛、呼吸困难和肺部浸润性病变等,严重者可导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、感染性休克或多器官功能障碍,但这些症状无特异性。由于鹦鹉热临床表现的非特异性,容易造成误诊或漏诊。鹦鹉热患者的早期诊断和针对性治疗对于改善疾病预后、降低重症患者病死率具有重大意义。
敲黑板!养鸟人必看防护指南
罗润齐主任表示,鹦鹉热容易误诊,原因在于:首先症状为发热、咳嗽、肌痛,与流感、普通肺炎高度相似。其次常规检测如血培养、痰培养常为阴性。再者,50%以上患者未主动告知禽鸟接触史。
鹦鹉热的主要传染源为携带Cps 的鸟类或禽类,应选择正规的、经过检疫的场所购买鸟类或禽类。新鸟入住先隔离,新购鸟类单独饲养2周,观察健康状况。定期检测很重要,对鸟类或禽类进行定期检疫,及时发现携带Cps的个体并采取隔离及相应的治疗措施。
“我们建议大家在清洁鸟笼要齐备三件套:口罩(N95)+手套+通风环境。疑似感染鸟类及时送兽医,死亡鸟深埋/焚烧。在接触鸟类或禽类时,应注意个人防护,若不慎被抓、咬或挠伤则需及时采用75%的酒精消毒和清洁伤口,并在必要时寻求医疗救治。发生发热的情况,就医时必须主动告知禽鸟接触史+旅行史。”罗润齐主任强调。
由于目前尚无针对鹦鹉热的有效疫苗,(1)建议免疫功能较弱的人群,例如老年人,尽量避免或减少与鸟类及禽类的接触;(2)建议高危人群(如从事鸟类或禽类相关工作人员)关注自身健康状况,发现疑似鹦鹉热症状应立即就医。
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发热门诊(电话34152731),全年(365天)开诊,可现场挂号,如有发热等不适请及时到发热门诊就医。
医生介绍
罗润齐
感染科副主任
主任医师
岭南名医
副教授
硕士研究生导师
担任广州市医学会细菌感染与耐药防治学分会主任委员、广州市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副主任委员、广东省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常委、广东省保健协会感染防控分会副主任委员、广州市医学会肝病委员会常委、广东省医疗行业协会感染病管理分会肝硬化主委会常委、广东省精准医学应用学会感染病学分会常委、广东省教育协会肝病专委会常委、广东省医师协会感染病分会委员。获得2020年广州市抗疫先进个人、广州市最美医师、羊城好医生及抗疫好医生称号。
从事感染病学临床医疗、教学、科研工作20多年,擅长各种传染病及感染性疾病的诊断和治疗,尤其在病毒性肝炎、肝硬化、脂肪肝、难治重症细菌感染、败血症、重症登革热、恙虫病及长期不明原因发热病人的诊治。
脂肪肝门诊时间:每周四下午
文章图片部分来自网络,用于公益传播。对图片视频作者表示感谢,如有侵权,请留言联系删除。
来源 | 感染病科
编辑 | 广医二院融媒体中心
昌岗院区(本部):广州市海珠区昌岗东路250号
番禺院区:广州市番禺区亚运南路63号
西院区:广州市海珠区工业大道中广纸路21号
医院网址:www.gyey.com 在线配资平台网址